前幾天看到一則有趣的新聞影片,有個小六女生因為懶得剝蝦,於是DIY發明了一個神器,只要把蝦子從一頭放進去,再從另一頭出來時,蝦殻上方會被劃上一刀,只要雙手往外輕剝就可以去除外殻,而且那一刀連腸泥都去掉了。
這個剝蝦神器嚴格說起來並不是那位小六生獨自完成的,她應該是提出了構想,然後和老師一起討論後,在老師的協助下,用3D列印機把零件製作出來組裝,實驗了很多次,最後才終於成功的。
因為只看到展示,沒有親眼看到機器,雖然大概猜到原理,但還是很好奇是不是不同尺寸的蝦子都可以處理?這是電動還是手動的?機器裡弄髒了會不會很難清理?畢竟是直接處理吃的食物,衛生還是很重要的。
但不論如何,這位小六生的作品實在很值得鼓勵,我相信大部份人都很討厭剝蝦,但是當99%的人都只停留在「抱怨」階段時,她會進一步思考「要怎麼改變現狀」?雖然起因是想偷懶,但後來她投入的很多努力,早就超過偷懶省下的時間和力氣了。
其實,更應該鼓勵的是她的老師。一般大人遇到小孩提出這種點子時,第一個反應可能是「你吃飽太閒了吧」,或是「你怎麼這麼懶,連剝蝦都不想動手」,小孩被罵了一頓,當頭澆了一盆冷水,最後就不了了之了。但她的老師不但有耐心傾聽她的構想,而且想方設法和她一起去實踐看看,最後完成作品後,把功勞也全都歸給學生。
不論這個剝蝦神器最後是否真的派上用場,或是後來被人看到覺得有商機去量產製作,我可以肯定的是,經由這段過程,這個世界又誕生了一位發明家,這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可喜的是,這個老師看起來還挺年輕的,未來繼續保持這種鼓勵支持的態度,應該還可以再發揮幾十年影響力,為好幾百位學生帶來改變,這也是為什麼一位好老師如此重要的原因。
這位老師最厲害的地方,不只是在支持學生去自由想像,還懂得運用一些新科技來落實這些想法。不曉得現在是不是每所學校都有配備3D列印機?如果是的話,那還真是幸福啊,不要說小學了,很多大人這輩子都沒接觸過這種機器,就算送你一台放在家裡,也不曉得要怎麼使用?或是可以拿來做什麼?所以透過製作剝蝦神器的整個過程,小朋友學會了如何在電腦裡設計3D模型零組件,列印出來之後又怎麼組裝成實品,相信有了這次寶貴的經驗,未來她可以透過3D列印機做出更多有意思的物品。換做是40年前的我們,就算有這個構想,也不可能找工廠做出一台樣品機,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譚,最後還是只能停留在幻想而已。
我覺得這位小六生的「偷懶轉創新」精神,其實可以不只運用在發明產品上,任何人都值得向她學習,人類很多創意點子其實都是根源於偷懶(講好聽是省時省事,提昇效率),例如因為懶得帶鑰匙出門,所以發明了密碼鎖、指紋辨識系統;因為懶得在停車場拿磁扣人工繳費,所以發明了車牌自動辨識系統,綁定eTag還可以自動扣款;因為在高速公路上長途駕駛一直踩油門很累,所以發明了自動跟車輔助系統;未來還可能因為懶得開車,會有全自動駕駛車,甚至有一天會有人發明「任意門」,大家就可以節省通勤時間多睡懶覺了。
我覺得在職場上工作也應該多多抱持這種精神,不要太因循從前的做法,就算起因只是想要省力氣偷懶也可以,能夠培養起多動腦思考的習慣就是一件好事,否則未來有一天我們可能真的就會被AI給取代了。老闆也應該要像那位老師一樣,多鼓勵員工有不同意見,勇敢提出創新想法,大家一起不斷嚐試改進,這樣企業才會不斷進步,保持一定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