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看了「老高與小茉」的節目「chatGPT太可怕,但一切才剛剛開始,我們要做好準備了」很有感覺,他用很淺顯易懂卻又不危言聳聽的方式,和大家說明了ChatGPT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裡頭提到今年會是一個AI崛起的「奇異點」,整個世界從今年開始會有很大的轉變,我有完全一模一樣的預感。
「老高」也提到因為AI的出現,勢必會淘汰掉一些職業,我這段時間也不斷在思考,究竟我們可以怎麼好好運用AI,而不是成為被淘汰的那群人?當然,我相信全世界一定有很多像我這樣努力在想的人,但真正能有搶先思維的應該少之又少,否則為什麼賺大錢的就只有一小群人呢?
所以還是先從我自己比較熟悉的工作領域來發想吧,AI的出現,對於網路行銷圈會有什麼改變呢?
第一、行銷素材取得更為容易。這應該不用多做解釋了,以前要仰賴人力產生的文章和圖片,現在透過AI可以快速大量產生,即使暫時還只有六十分的水平,但隨著AI愈來愈聰明,很快就會進步到八十分,所以行銷時需要用到的任何素材,未來取得成本一定愈來愈便宜,花的時間也愈來愈短,隨手就可以產生一則商品或宣傳內容,再也不用煩惱沒子彈可運用了。
第二、小編工作的式微。小編目前主要的工作,就是幫忙經營很多社群平台,發想文案、做圖、做影片等等,這些工作慢慢可能都會被AI取代了,就連粉絲的留言回覆、貼文互動,AI客服未來都會做得愈來愈好。剛開始還需要小編幫忙「下適當咒語、驅動各個AI機器人」,但遲早有一天等技術愈來愈成熟,愈來愈容易操作時,連這個「管家」都用不到了,主人自己對AI發號施令就可以完成所有行銷工作了。
第三、提供驗證AI、管理AI、教學AI服務。在進入完全AI時代前的過渡時期,很多人還沒那麼熟悉AI運用,小編可以轉換自己的身份,從一個內容提供者,變成AI善用者,熟悉使用各式各樣的AI工具,進而擔任一個「管理員」的角色,同時也要有能力檢驗AI給的內容是否正確,或再延伸修改、運用,並且提供一些AI教學服務。這段時間應該至少還要5-10年以上,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立即跟上AI的腳步。
第四、有創意的好內容一樣稀缺。勢必會有一段時間,網路上充斥著各式各樣AI產生的內容,但因為來源都很相近,所以這些內容可能會「長得都很像」,也比較難出現讓人意想不到的創意或驚喜。如果能夠善用AI當靈感來源,努力發想再加工,融入一些創意點子,把AI的八十分內容變成一百分或一百二十分,那可能才是人類大腦的存在意義。然而,或許這也只是AI再變得更聰明之前的一個過渡期,人類必需要很努力和AI賽跑,不曉得這段期間可以維持多久呢?
第五、真實人味更加難得。AI和真人做出來的內容與服務可能會真假難辨,所以有時候可以刻意強調這些內容不是AI產出的,就像有些產品進入機器化量產之後,手工製作反而變成一種特色。例如別人都是用AI線上客服,只有我們是真人語音對話;別人都是利用系統發送制式的行銷廣告,只有我們是一個一個打電話關心問候。這種AI取代不了的真實人味,未來或許也會變成行銷的一大賣點。
第六、行銷大數據AI的協助。網路行銷有很重要的一環是各種數據的判讀與運用,例如透過Google分析工具,知道網站每天訪客次數、來源;透過廣告後台報表,知道受眾、素材要做什麼調整、改進。這些目前還是只能使用人腦來解讀,然後做進一步決定,系統只是給一些簡單建議而已,未來透過AI的運用,有可能慢慢會進入全智慧化階段,只要下好目標、設好預算,其他就全都交給AI去控制,自然會調整到最好的行銷結果。舉個簡單例子,以後寫完文章、做完影片,是不用想標題的,AI會從你的內容,透過大數據分析,幫你發想一個最吸引人的標題,自然就會創造最大的流量。
第七、Google被AI取代。我們有可能很快會進入「後Google時代」,未來不再給你一堆搜尋結果,而是直接給一個最適合你的答案,而隨著你使用愈久,AI對你愈瞭解,這個答案就會愈實用,給完答案之後還可以去幫助你執行。手機瀏覽器打開來不再是Google,而是一個AI機器人,我們有可能會愈來愈習慣把需求或問題用「說的」,AI聽懂需求後直接給我們解答,或直接跳過「給答案」的步驟,貼心的做好下一步設定。舉例來說,情人節要到了,過去我們要自己搜尋情人節要送什麼好?要去那裡吃大餐?等AI愈來愈懂你之後,只要下個指令:「幫我規劃並執行情人節所有工作」,它可能就會列出最佳的祝賀話語、送禮、送花建議、餐廳建議,先給你看過沒問題後回個「OK」,它就一口氣把後續所有「寫祝福文送出、訂禮物、訂花、訂餐廳、放入行事曆、邀請另一半」的動作都完成了。甚至如果你有多個對象,還可以幫你想藉口,做最佳「時間管理大師」,夠貼心吧?
第八、AI成為最懂你的人。現在AI還只停留在「大家共用一個機器人」的階段,很快地,這個機器人會產生億萬個分身,進入每個人的世界,記錄下關於你的一切,對你提供愈來愈客製化的服務,慢慢變成最懂你的一個「人」。到時候,關於AI涉及的隱私權會變成更重要的一個課題,站在行銷的角度,未來我們要行銷的對象或許不是「真人」,而是一個「AI機器人」,怎麼做才會讓它們更容易選擇到我們產品,就會變成一個「諜對諜」的過程了。
第九、AI詐騙愈來愈盛行。不用懷疑,違法的領域永遠會比正常運用來的更「先進」一些。就像現在社交平台上已經有很多假帳號,未來只會更加真假難辨,詐騙手法也會愈來愈高明而已,以前還要找真人打電話給你,假裝是你的小孩被綁架了,未來可能透過分析你的社交平台,瞭解你這個人之後,AI就可以化身成你周遭的任何一個親友,對你予取予求,尤其是沒接觸AI的年長者,可能會是最容易受騙的對象。
第十、虛擬AI社交平台流行。就有點像現在的Vtuber,未來可能會有愈來愈多不是真人的頻道出現, 放的是幾可亂真的真人相片,甚至背後經營的也不是人而是AI,內容全都是自動產生的,彼此交換了Line帳號,你究竟是在和一個人或AI聊天、交友,你可能會完全分不出來,直到有天你想約出來見面時,才發現根本約不出來。
好吧,後面這些有點愈來愈天馬行空,跳脫行銷領域了,也證明這篇文章不是AI寫出來,是我自己發想的,希望拋磚引玉一下,大家有空時就可以多想想AI對你工作的可能影響,想的愈多,應該就愈不容易被AI所取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