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方位觀點 時事權觀點

台灣真的是「行人地獄」嗎?

on
2023 年 02 月 28 日

不曉得從何時開始,台灣突然有一個「行人地獄」的外號?印象中,好像是去年某次CNN新聞報導中的說法,然後台灣人就開始把這個標籤貼在自己身上,向來不自信的台灣媒體也喜歡這樣繼續污名化自己國家,之後只要有發生行人事故,就把這個外號再提出來自我羞辱嘲諷一頓。

我對這種有偏見的報導向來抱著嗤之以鼻的態度,請問那位記者有去過全世界所有國家嗎?如何因為一些事故或自身經驗就可以冒然把一個國家定義為「行人地獄」?還是有一個統計數字,台灣的行人事故高居全球之冠?以我自己去過的少數國家當中,台灣的交通雖然不是頂好的,但也絕對不是最糟的,例如印度、柬埔寨和中國大陸某些城市就比台灣還糟糕多了。

我之前走在印度加爾各答的馬路街頭,是一種神奇的經驗,街上有牛、馬、機車、汽車、電車、公車、人力車,各式各樣交通工具全都混在一起,而且完全沒有人在「禮讓」行人的,每個人都爭先恐後往前衝,大部份時候紅綠燈都只是裝飾品而已,不要以為綠燈就可以往前衝,沒左右看被撞了也只能自認倒楣。最可怕的是,他們司機很喜歡按喇叭,從早到晚街上的喇叭聲是不絕於耳,我們常常開玩笑說,他們的車子可以沒有裝剎車,但絕對不能沒有裝喇叭。

如果台灣是行人地獄,那印度不就是行人的十八層地獄了?我相信除了印度之外,全世界還有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的交通狀況是差不多爛的,台灣再怎麼糟糕,也應該不致於排在後段班才是,為什麼我們就要被莫名奇妙貼上一個負面標籤?這對觀光發展會帶來多大的影響?

其實這也是屬於某種「倖存者偏差」,當我們被貼上這個標籤時,之後只要又發生行人事故,就會不斷被拿出來放大驗證一番,久而久之,大家對這個印象就會愈來愈根深蒂固了,不知為什麼從來不見政府相關單位出來好好澄清一下?

當然,從正面角度來說,因為有了這個負面標籤,所以台灣從上到下開始更重視禮讓行人,交通事故也因此減少了,其實是件好事,但這本來就是政府平時就要努力去做規劃、改善的事,不是因為擔心惡名在外,才不得不重視起來,否則等過一段時間外媒不再報導之後,政府又可以繼續擺爛了。

以我自己這個每天都會開車的人來說,也想幫開車一族說幾句話。撇開十惡不赦的酒駕司機不說,司機和路人本來都是「人」,應該很少人覺得自己開車就高人一等,所以大家在馬路上互相禮讓原本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但自從有了手機之後,一面走路一面看手機的人愈來愈多,於是就衍生出了諸多亂象。例如過紅綠燈時很多人不是快步通過,而是慢條斯理只顧著看手機,但轉彎車要等行人先過斑馬線才能走,大批行人陸陸續續、三三兩兩通行,就造成了後方大塞車,然後後方車輛不耐煩大按喇叭催促,在等行人通過的轉彎車就只能插空隙快速通過,一不小心就容易造成擦撞事故。

開車在巷子裡也有類似的情況,有些行人可能因為路邊和騎樓停滿了機車,所以並不是走在最旁邊,這本來就很危險,加上又一面走路一面滑手機,就很容易造成事故。或許在責怪駕駛的同時,也可以思考一下如何讓騎樓淨空,排除機車、攤販或障礙物,減少行人和汽車爭道的機會。

大家知道一面走路一面滑手機是要被罰300元的嗎?恐怕很少人知道,因為警察根本沒在抓的,大概是覺得罰不勝罰吧?機車滑手機要被罰1000元,但滿街的美食外送員,有誰不用手機接單、看地圖?反正只要把手機放在前方支架上就「彷彿」不違法,這根本是掩耳盜鈴,說實話還不是一樣危險?只是給警察一個台階下而已。開車滑手機要罰3000元,其實也是歷年來最常宣導的,我自己就曾經被罰過一次,還是在等紅燈時看了一下訊息就拿到罰單了。如果即日起也開始針對行人和機車滑手機大力執法,讓大家在十字路口通行時更小心且更有效率一些,說不定事故就變少了。

正如我前面說的,司機很多時候也是「行人」,所以怎麼會不理解行人的痛苦?不要把司機和行人劃成對立的兩方,一味只要求司機要多多禮讓,而是利用科技、大數據去找到交通事故頻繁的可能源頭,從標線設計、紅綠燈、十字路口動線規劃等等去改進,並且淨空騎樓,減少人車爭道,再搭配上強力執法,嚴格禁止所有用路人都不得使用手機,養成快速通過路口的習慣,才是為了安全真正做到互相體諒的做法,交通才會愈來愈順暢,事故也會變少了。

TAGS
RELATED POS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