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方位觀點 人生權觀察

人生必需要掌握好三種時間

on
2023 年 02 月 22 日

老天爺對每個人都很公平的一件事就是,人人一天都是24小時,沒有人的時間比較多,也沒有人的時間比較少,但我慢慢覺得,你在這24小時都做些什麼,其實決定了你的人生走向,如果你愈能掌握這24小時時間,人生就愈像是為自己而活,然而大部份人活了一輩子都沒想清楚這件事,不大會安排自己時間,每天只是渾渾噩噩過日子,過一天算一天。

我把24小時分成三種時間,第一種是睡覺時間,第二種是賺錢時間,第三種是不賺錢時間。

首先聊聊睡覺時間。沒人能夠完全不睡覺,但可以選擇何時睡覺?每天睡多長時間?有些人覺得每天一定要睡滿8小時,每也有些人只要睡4-5個小時就夠了,睡眠其實並不是愈長就愈好,重點是睡的品質,如果都一直睡的不安穩,時間拉再長也沒太大意義。

我已經很多年沒有睡超過8小時了,事實上,每天不論再晚睡,因為生理時鐘的緣故,通常在早上六點左右就會自己醒過來,不用設鬧鐘,幾乎每天都睡「不滿」6小時。我有十多年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所以睡覺時都會戴呼吸器,也有APP會監控睡眠品質,至今的感受是,即使我每天都睡不到6小時,但大部份時候都有進入深度睡眠,品質是還不錯的,自從戴了呼呼器睡覺之後,白天也很少會打瞌睡。

但因為我每天只睡6小時,所以就比別人多了不少時間,這個時間可以拿來早起寫作,晚睡追劇、看小說,都還挺好用的。如果你經常半夜失眠睡不著,早上又賴床爬不起來,一天花了8-10小時躺在床上,但卻始終沒有充飽電的感覺,這是很可惜的事,不但浪費了寶貴時間,還可能影響到睡眠以外的生活品質,不論如何應該好好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第二種是賺錢時間。對於大部份人來說,賺錢時間就等同於工作時間,如果你是個上班族,通常是朝九晚六,每天打完卡之後到下班之間的時間,扣掉午休,每天大約是8小時左右,但你其實為了工作這件事,還有很多時間是在不知不覺或不得已之中浪費掉的,例如上下班通勤時間、額外加班時間、在職進修時間、客戶應酬時間等等,花了大筆時間卻沒有酬勞,是上班族最無奈的事。

上班族的優點是收入穩定,但如果人生有得選,其實還有很多工作並不是用工作時間來換取薪水的,例如SOHO族、講師、顧問、藝人等行業,可以花比較少的時間,賺進差不多或更高的收入,缺點是收入比較不固定,但賺到很多自由時光。當然,對於少數更會賺錢的人來說,他們靠的主要是被動式收入,所以幾乎「不用」花時間工作,即使睡覺時依然有收入進帳,這才是最幸福的生活方式。

結論是,如果單純是為了賺錢而工作,而不是為了興趣或成就感的話,能夠花愈少時間賺到愈多的錢,那就是愈理想的狀態了(道理好像很簡單,但卻很少人從小就朝這個目標努力,大部份人都還是和別人一樣選擇做個安穩的上班族,寧可用「時間」來換取酬勞)。

第三種是不賺錢時間。一天24小時扣掉睡覺和賺錢時間,剩下全都是可以運用的不賺錢時間,基本上,我覺得人生過的好不好,主要是取決於這個不賺錢時間的。

有些人因為工作太忙太累,下班之後體力都耗盡了,只能放空發呆什麼事都不做,或看看電視就渡過一天,最後變成惡性循環,永遠沒時間去做自己真正有興趣的事,也沒時間對未來人生思考太多,一轉眼幾十年的青春歲月就過去了。

我覺得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人的一生都只有一次,扣掉睡覺和賺錢時間,還是應該想想自己真正喜歡、想做的是什麼?那才是為自己而活。當然,有少數人的運氣很好,工作同時也是興趣,所以幾乎一睜開眼就只想要工作,甚至老了也不想退休,但倘若你並非如此,就應該好好利用那些非賺錢時間,找到自己真正活著的意義,多花時間在上頭。

也可以利用「非賺錢時間」拿來做「人生的投資」,例如學第二、第三專長、經營Youtube頻道、參加社團活動等等,短時間內看不出來有什麼成效,說不定還要花很多錢,但這些「努力」累積一段時間後就會慢慢轉換成「資本」,讓你越來越有選擇權,說不定有天就可以擺脫「工作牢籠」,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每天時間都在無情的流逝中,是人生中失去了就不會再回來的最重要財富,年輕時可能沒太多感覺,等年紀愈大時就會愈感到珍貴了。我們不要急著一直往前衝,有時也可以停下腳步好好想想,究竟自己有沒有好好在運用這份資產?你是有意識、有計畫地在運用時間,還是只是茫然跟著時間後面走而已?多動腦想想怎樣可以過的更好,就是一個好的轉變了。

TAGS
RELATED POS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