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方位觀點 時事權觀點

重新找到人工創作的價值

on
2023 年 02 月 20 日

今天繼續和大家聊AI話題。我發現ChatGPT和MidJourney兩個AI,目前引發的爭執點很不一樣,前者比較多的負面擔心,都是在它可能用來寫作業、論文,學校或老師應該如何因應?MidJourney則是比較圍繞在繪圖AI本身是否造成剽竊?以及它的出現究竟會不會讓電腦手繪師未來有失業的危機?

其實兩者都是透過大數據蒐集、運算的結果,但在不同領域裡,卻引發了不同的效應,幾乎沒有作家跳出來抱怨:「ChatGPT利用我的文章,產生了一篇很類似的作品,我以後要禁止AI收錄我的文章;」也沒有諸如記者或文案工作者開始擔心:「會不會因為ChatGPT的出現,我未來就找不到工作了?」

我們把寫作的目的分成兩種,一種比較像應用文,像是商品文案、作業問答、論文撰寫,甚至新聞報導等等,大家看的時候在意的不是你的文筆,只要流暢就好,重點是內容有沒有問題?另一種則是比較像抒情或創作,讀者就會看你的用字遣詞是否夠優美?內容有沒有創意?看了能不能打動人心?如果是小說的話,還要看人物刻劃、場景細節描述、整體架構、佈局、舖陳、頭尾呼應等等。

「閱讀」是一個讀者會花比較長時間和作者深度交流的過程,AI目前對於上述前者的「應用文」寫作勉強夠格,但真叫AI寫一本長篇小說,我覺得距離還很遙遠,不是它寫不出來,而是很難寫的好看,只有表面寫文技巧,或是靠網路蒐集來的文章東拼西湊是絕對寫不出一本好小說的。所以ChatGPT再會寫,至今也沒有搶作家飯碗的問題。

至於內容剽竊這件事,有可能是文章風格這件事很微妙,沒人能說的很清楚,全世界只有極少數的作家,可以讓大家一眼就看出這篇文章是誰寫出來的?如果只是一篇短文或商品文案,實在很難判斷是誰寫出來的?以致於我們在ChatGPT下指令時,很少會請它模仿誰的文筆來寫文章,這麼做的意義實在不大,反而很容易會「被發現」不是你本人的創作。

也因此,真正目前已經在大量使用ChatGPT的人都相對比較低調,大部份人都不希望被別人發現他的內容是AI產生的,尤其是創意行銷工作者,就算用ChatGPT產出了文案,可能還是要自己加工修改潤飾一下,把它改成自己常用的語法,不是直接拷貝、貼出去。

換到繪畫的領域,一樣可以把目的分成兩種,一種是走純創作藝術路線,另一種則是實際商業應用者,像文章插畫、宣傳配圖、廣告設計等等。如果是很單純的藝術創作者,暫時還是不用擔心AI的,因為AI畫的再好,如果輸出印刷出來,作品上是看不出任何創作軌跡和歷程的,可能也沒太大的收藏價值,不會太影響到「藝術家」的生計。

目前引起較多爭議的,應該是AI誕生之後,因為太方便直接運用在商業應用領域,進而影響了很多插畫師的工作,而這個AI的壯大,完全是無償使用了網路上龐大的繪畫作品來達成的。

繪畫和寫作有一點不同,是很講究個人特色的,一個厲害的畫家(不論是有沒有名),除了技巧要有一定水準之外,作品的識別度是很重要的,當有一天大家即使不看畫作上的署名,也可以一眼看出是誰畫的,那你就離成功不遠了,至於畫的美不美,反而是見人見智。

因此,和AI產出文章相反的地方是,我們在透過AI產出繪圖作品時,會很在意「風格」問題,例如經常會下的指令就是去「參考」誰的畫風,然後就真的畫出一個很有那個畫家味道、幾可亂真的作品,畫的愈「像」就愈厲害,產生的人也會愈「高調」分享出去,甚至直接拿來商業使用。

然而,AI要能做到這點,前提是在它的資料庫裡先有很豐富的關於那個名畫家的作品,否則怎麼模仿得出來?切換到畫家的角度,恐怕很難忍受我的一堆作品被AI任意「蒐集、拆解、分析、利用」,再和其他作品進行胡亂拼貼,最後不論阿貓阿狗只要下指令就能產出一個似是而非的東西,還要看到這些作品被任意使用在各種商業使用情境上,不但我一毛錢都分不到,而且恐怕還有一種我的創作精神被糟蹋(強X)的感覺,心裡會非常不舒服,也難怪會有大批插畫師跳出來抵制,不只是「權益」受損的問題,更是覺得「此風不可長」。

然而,MidJourney出生之後就「塞不回去」了,就算封鎖了這個平台,還有無數更多其他的AI算圖網站,估計這世界是不可能再回到前AI時代了。或許有些人會想到一些反制作法,例如自己的作品中塞入一些「反AI蒐圖」的元素,或就是儘量不把作品放上網路,但那也只是讓你自己的作品不加入那些大數據資料裡而已,並不影響其他別人使用AI來產出圖片,而且因為你畫一張圖要花很多時間、精力,所以勢必要收較高的費用,之後想找你創作的企業就可能會愈來愈少,換句話說,劣幣絕對是有可能驅逐良幣的,而且,那個劣幣也不一定真的「很劣」,在這種大環境轉變之下,那就看你還能堅持「手創」多久了?

我的看法是,撇開法律和倫理問題不談,未來這種以應用為主的插畫師行業生態,勢必會有天翻地覆的轉變,會有越來越多人開始擁抱AI,讓AI輔助創作,縮短製作時間,當然,也絕對會有一部份人還是堅持從頭到尾都是原創手創,但這些人一定要找到更多堅持手創的「價值點」,讓消費者看到「手工產生」和「機器產出」的差異,否則最後就只能讓市場自行演化,由消費者依需求和預算自己去做選擇了。

最後提一點,所有創作者現在可能都要養成「記錄創作歷程」的習慣了,例如縮時攝影。因為唯有如此,才能證明你作品的原創和手工產生,將來光最後靠完成品可能會越來越難分辨這件事了—如果這件事有價值的話…

TAGS
RELATED POSTS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