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場半程馬拉松,除了感動,其實還有蠻多可以記錄的。
例如,清晨五點多,在板橋搭上第一班捷運時,看站在月台上一起等車幾個人的穿著和袋子,就知道我們的目的地是一樣的,然後從板橋一路往萬華、台北車站、忠孝復興站,最後抵達台北市政府站,車廂裡也從稀疏的幾個人,慢慢湧進愈來愈多人,到最後把車廂塞爆,台北市府捷運站更是擠得水洩不通,就像看跨年煙火的人潮一般,這時才真切感受到,國內最大2萬8千人的運動賽事還真是熱鬧滾滾啊。
所幸主辦單位經驗豐富,從捷運出口就安排了導覽人力舉牌告訴大家賽場方向,否則我完全不曉得要怎麼走,當然,也可以傻傻順著人潮走,但因為依據不同參賽者的編號,寄物地點也不同,所以跟著別人走可能會走錯,最後我真的是多繞了一大圈,才在遙遠的角落找到我的寄物車。
因為半馬七點起跑,全馬六點半起跑,所以按照這次的時間經驗,如果下次我報名全馬,坐五點發車的捷運來幾乎是來不及的,就算趕得上寄物,也沒空暖身和上廁所了,所以到時候大概要另外想辦法到賽場才行。
對了,說到廁所,我發現主辦單位安排的廁所實在是太少,尤其在出發點台北市政府,我到了賽場竟然花了快20分鐘在排廁所,結果最後沒時間暖身,但是又不能不排隊,因為不上的話,等下跑到一半肯定會想尿尿。其實這完全是可以計算出來的,2萬8千人,每個人都一定會在跑前至少上一次廁所,就算全都是小號,一個人也要花至少3分鐘時間,一間廁所一小時只能給20人使用,得要多少間廁所才消化得完?建議主辦單位下次可能要準備幾倍以上的流動廁所數量,才不會每間廁所前都大排長龍,選手一面排隊要一面擔心趕不上寄物或賽事,還蠻揪心的。
因為報名的選手太多,所以我們半馬分成ABCD四個順序,我是D梯,排在最後一區,A梯的人都已經起跑十分鐘左右,我們才跨過起跑線,雖然正式成績是從跨過起跑線才起算,每個人都一定很公平,但我發現排在前面或後面還是差很多,難怪種子選手都會排在最前面。
因為在人太多的情況下,即使開始起跑了,馬路上還是擠滿了人,想跑快也沒辦法,只能慢慢往前移動,而且一開始就在後面的人,心裡上有種落後大家的錯覺,可能會愈跑愈慢,大家一起慢就不覺得慢了,如果沒在注意自己配速的人,後面要趕回來會有點辛苦。
對我來說其實還好,因為我這次本來就打算慢慢跑,只要完賽就好,不過到了最後5公里,原本想按照教練的提醒,開始略微提速衝刺,結果還是因為滿滿的人很難超車,或許有經驗的人知道可以怎麼左鑽右插穿過縫隙,但對我這個初馬選手來說真的好難,一直害怕撞到人,尤其在要上兩座大橋前,大家速度都統一變慢了,感覺人潮更是擁擠,想不跟著慢下來都不行。這個ABCD組不曉得是按照什麼順序排的?下回是不是早點報名就可以排前面一點呢?
這次也是我人生頭一回在市中心大馬路上跑,感覺好奇特。而且剛好都是我平時經常開車會走的路線,像仁愛路、中正紀念堂、中山北路、大直、南京東路小巨蛋等等,而且我幾乎都是跑在馬路最中間,和一般汽車走的路一樣,只是以前是悠閒的踩油門,現在變成要使用雙腳努力往前踏才能前進,速度變得很慢,果然也看到很多之前時速50公里以上沒看到的風景。
還有一點很有趣,只有參加這種路跑比賽,才能享受闖紅燈的快樂,但不知為何每次過十字路口看到紅燈時還是有點忍不住想停下來左右看一下,沒辦法,從小到大循規蹈矩了一輩子,現在要一路無視紅燈衝過去,還是很不習慣啊!
因為是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我才知道原來沿路會有這麼多啦啦隊在替大家加油,真是很令人感動。我是因為參加比賽不得不在7度低溫戶外跑步,他們卻是自發性的頂著寒風、舉著看板,幾個小時一直站在路邊替大家打氣,真的挺偉大的。
藝人曾國城也很厲害,一直在某個十字路口和所有跑者輪流合照,順便推銷他的曾拌麵,光是這個早起的精神就很不容易了,最後的贈品大禮包裡也有兩盒他們家的麵條,看來是贊助廠商之一,不論如何,老板本人能夠在寒冬清晨,親力親為到第一線站幾個小時賣力宣傳產品,還是挺用心的,難怪他的事業會這麼成功吧。
最後有個小插曲。每次比賽結束後,我總會上網到處找「攝手」拍下的參賽照片,這次也不例外,不過這次看了一堆照片,才發現因為我怕冷,穿的內褲比較長一點,所以跑步時一直露出在短褲外,感覺非常搶戲,再加上減不下來的肥油肚,看起來一點也不帥氣,立刻澆熄了購買照片的欲望,往好處想是省了不少錢。除了繼續努力減肥之外,究竟要怎麼穿拍起來才會帥氣一點,將來也可能要好好向前輩們學習一下~
這次可以無痛跑完人生最長距離21K,讓我對自己的潛力又多了一些信心,接下來翻過年後,馬上就要面對四月份更加殘酷的挑戰—CT鐵人113K的大魔王,其實算起來只剩下一百多天,也沒太多時間可以鬆懈浪費了,就繼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