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另一半很想吃「糖炒栗子」,而且她不要機器炒的,要人手工炒的,我就到處看板橋附近那裡有賣?記得之前在四維公園旁不定期有貨車路邊攤,但我去了三次都沒找著(後來才知道是固定每周二、四出沒,我剛好是五、六、日過去就沒看到),昨晚好心朋友報馬說攤位出來了,我們傍晚忙完就趕緊衝過去買,這次終於如願以償買到,而且因為剛出爐沒多久,栗子還是熱的,現炒的果然非常好吃。
為了之後不會再白跑一趟,我看到他們攤位上有一個Line的QRcode,就立刻掃描了一下,本來以為會加入他們「官方帳號」,得知最新訊息,沒想到竟然是加入了一個「Line群組」,而且可能是顧客粉絲太多,一個群500人放不下,這已經是第二群了,但眼看著也快滿500人了,估計再不久就要開第三群了。
身為一個對「Line官方帳號」很熟悉、出了兩本相關書籍的行銷公司負責人,看到這個攤販竟然不是用Line官方帳號,而是用有人數上限的Line群組,不禁有點感到嗤之以鼻—他一定是不曉得Line官方帳號要怎麼申請使用吧?差點忍不住想對他現場教學一下,後來看他在忙就算了,想說等以後有機會再來買時再說。
沒想到一個晚上過去,我發現栗子攤老闆的選擇才是對的,是我自己先入為主的想法太鑽牛角尖了。
為什麼呢?一整個晚上,陸續有人在群組裡對老闆下訂單,請老闆幫他留一包、兩包,然後幾點會過去拿,老闆看到了就會簡單回覆「好」,然後快十點賣到最後一鍋時,老闆還會在群組公告一下,告訴大家起鍋了,想買最後的熱炒栗子趕快過來。
Line群組和官方帳號比起來,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很容易會有「從眾效應」,本來壓根沒想要買的,看到很多人都在買,說不定就受到影響起心動念跑去買了。Line官方帳號不是板主群發就是一對一私訊,完全看不到別人的對話內容,也就不會有這種跟風效果了。
對這個栗子攤老闆來說,使用Line群組還有其他幾個優點。第一、他和客人都不用再學習了,這工具簡單好用,只要有用過Line的人,應該沒人不會用群組,也不像官方帳號那樣有太多複雜的功能,大家只要會聊天對話就好;第二、完全免費。反正500人就開一個群,開再多群發再多內容也不用花一毛錢,和官方帳號免費版只能發500則訊息比起來實在划算許多;第三、你的問題也可能是別人的問題,所以有些問題老闆只要回覆一次,大家就都看到了,不用花太多時間一一重覆回私訊;第四、因為他每天固定在不同地點擺攤,可以在現場放不同的QRcode,用地點來開設不同群組,這樣就可以輕鬆做到分眾互動的功能。
有些人可能會擔心,如果太多人在群組+1或是預訂時,會不會因為未讀訊息太多太煩,讓顧客想退群組呢?我覺得這也是多慮了,如果真的是以後有可能會買的客人,不論群組訊息再多再煩也不會退出的,頂多把提醒關起來就好了,因為便利性和最新攤位情報的重要性還是大過一切,萬一那天剛好想吃找不到怎麼辦?他們又不是固定攤位也沒電話,可能找不到就損失大了。
雖然使用Line群組讓客人預訂或發公告是個好方法,但它還是有一個隱藏的致命缺點,就是隨時有可能會「被翻群」,萬一有競爭對手來惡搞,故意把老闆踢出群組,那一切就白搭了。
要解決這一點有兩個方法。第一、在群組安排一個不起眼從不發言的暗樁,可能是某個親朋好友的帳號,萬一老闆被惡意踢出群組,就發動暗樁把老闆再加回來,然後把那個惡意帳號踢出去,缺點是可能之前的對話記錄老闆都看不到了,但以這個例子來說,以前對話記錄其實也沒什麼重要的。第二、改用Line社群取代群組。基本上前面提到的優點,Line社群幾乎都還是適用,但至少多了管理員機制,不用擔心被翻群,一個社群人數也提高到5000人,這應該對很多小店都措措有餘了,不需要再開第二群、第三群,管理起來會方便許多。只不過老闆可能要花一點點時間去學怎麼開社群就是了。
從糖炒栗子這個例子,也教會我一件很重要的事,很多行銷工具落實在生活場景實際應用時,可能和我們做行銷的人想的完全不一樣,不同行業也可能因為細微差異就會有不同的做法(例如栗子攤做法對忙碌的早餐店可能就不適用),想做好行銷,應該要更接地氣去現場瞭解情況,而不是坐在辦公室想像,才能找到最適合、有效的應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