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方位觀點 行銷讚點子 時事權觀點

Netflix惹議的迷因哏

on
2022 年 05 月 23 日

上星期Netflix臉書粉專貼了一個迷因哏,為了宣傳韓劇「沒有明天」,把片段劇情擷圖,配上「買不到快篩」的文字,結果引來大批網友抗議造謠,沒多久之後這則爭議貼文就刪除下架了,但迄今沒有任何官方出來道歉,後續也引發了一些退訂潮。

關於這個事件,可以分兩部份來討論,首先是究竟這個貼文為什麼引來爭議?然後是遇到這種事件時的公關危機處理究竟該怎麼做才好?

台灣的社會常常是既複雜又單純,複雜的地方是什麼都和政治有關,你可能覺得只是一個網路幽默而已,但在某些人眼中絕非如此,因為被幽默的對象背後有大批的支持者,馬上會把你貼上政治打手的標籤;單純的地方是社會上所有的事都只問藍綠,不問是非對錯,以Netflix的這個迷因哏來說,泛藍的人絕對很贊同,但泛綠的人看了就會非常感冒,因為目前執政的人是綠色的。(包括我這段內容也會有藍綠看了不同的感受)

Netflix在造謠嗎?我覺得真的是見人見智,至今藥房前仍常常看到大排長龍在買快篩,但不至於到完全買不到的情況,便利商店貨架上也都有,只是比較貴一些而已,問題在快篩對某些人來說是剛需,幾乎每天都要用到,如果每次買前都要內心掙扎一下,或是無法隨手就買得到,都得花半小時排隊,就真的是一個民生困擾。

就像你說現在還缺不缺雞蛋呢?其實都買得到,但就是很明顯不像以前那麼便宜。連今年我常去買的粽子店老闆娘都說不敢保證訂購量大可以如期出貨,因為蛋源供應太不穩定了。

Netflix的小編只是把這種民生困擾「誇大」了很多而已,不但「誇大」,而且還「慢半拍」,如果是快篩實名制上路第一天就貼出這個哏圖,或許被批評的一方也只能摸摸鼻子認了,但過了幾周之後才批評,就明顯與現況沒那麼符合了,當然容易招致負面聲浪。

所以對於小編來說,在發文時有幾個領域絕對要慎之又慎,政治、宗教、災難、事故、疾病等等話題,最好連碰都不要碰比較好,就算你的內容全都正確無誤,但就是可能會讓部份受眾看了會心情不好,感覺在傷口上灑鹽,如果真的想呼應時事,那就要用正面積極不開玩笑的方式,或是響應一些公益話題,才會有最大的加分。

至於在危機處理部份,Netflix顯然也是完全不及格的,因為只有刪文沒有道歉,然後還是繼續例行排程發文,裝做什麼都沒看到,只想等著風波過去,那和駝鳥有什麼不同?其實台灣大部份人民都是很善良、寬容又健忘的,只要出來發一則很誠懇的道歉文(什麼圖都不用配,純文字即可),那則貼文下當然會湧入大批的負面留言,就暫時不去理會冷處理,沈寂個三天左右,等陸續有更大的新聞冒出來之後,大家就忘了這件事,你的臉書就可以慢慢恢復正常發文了。

但愈想裝做什麼事都沒發生,就會一直被當做一個缺陷被不斷放大,沒完沒了,相反地出來直球對決,正面認錯道歉,風波很快就平息了。對了,千萬不要又把問題「推給小編」,最好用高層的口吻直接道歉即可,出面的人愈高層感覺就愈有誠意,雖然有點失了面子,但至少可以快速止血。

最後,有些網友說退訂的原因不是因為這個事件,單純是因為Netflix的內容愈來愈難看,我個人並不大認同,以一個月付390元可以4-5個帳號共用的影音串流平台來說,它的CP值還是無與倫比,最近看過一些好看的戲幾乎都來自於它,像是韓劇2521、社內相親、少年法庭、海岸村恰恰恰,剛看完的超好看動畫「愛死機器人第三季」,還有很多記錄片、脫口秀、實境秀等等,還放在我待看清單裡的片子大概再幾個月都消化不完。如果Netflix都找不到好看的片,或覺得不值得付這個錢,那我真不曉得它還要再增加多少內容,或是一個月降到多少錢才算合理了?

還好,這是個多元選擇的社會,你可以因為內容不滿意或嫌貴而退訂,去選擇更喜歡的平台,但是不是要因為小編的一則貼文就退訂?我是覺得可能沒那個必要,因為最後可能損失最大的只有自己而已。

TAGS
RELATED POSTS

LEAVE A COMMENT